1 选择优良菌株
目前茶薪菇菌株较多。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菌株,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,产量较高。新近报道的江西农科院的茶薪菇AS—1是采用细胞融合的手段选育的菌株,已推广应用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茶薪菇菌株,其原基分化与形成阶段的适宜温度有一定的差异。
2 合理安排栽培季节
根据茶薪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,特别是原基分化与形成时对温度的要求,在原基分化与形成时最好有温差刺激,而温度在10~25℃,低于10℃或高于25℃原基都不易分化,所以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宜栽培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栽培,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春栽在2~3月制菌袋,由于此时温度较低,菌丝生长需加温,4~6月出菇。温度适宜,出菇时期长。秋栽8~9月制菌袋,此时菌丝生长,出菇温度均适宜,后期温度低,出菇期相对较短。为了降低成本,秋季栽培较理想。
3 选择适宜配方
根据茶薪菇对营养的要求。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弱,而对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力强,所以在配方中要适当增加纤维素类和氮素类的原料。配方①棉子壳77.5%.麦麸和米糠20%,石膏粉l%,蔗糖1%,过磷酸钙0.5%;②棉子壳39%,木屑38.5%,麦麸20%,石膏粉1%,蔗糖1%,过磷酸钙0.5%;③草粉(稻草等)37.5%。木屑或棉子壳3.8%,麦麸20%,石膏粉l%,蔗糖1%,过磷酸钙0.5%;产油茶籽的地区可用④茶子壳70%,麦麸20%,茶子饼粉5%,石灰粉l%,石膏粉1%,磷酸氢二钾1%,蔗糖2%;⑤木屑36%,棉子壳36%,麦麸20%,玉米粉5%,茶子饼粉1%,蔗糖1%,轻质破酸钙l%。
4 菌袋制作
4.1 培养料发酵
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料不经发酵,菌丝生长速度慢,经实践采用发酵料栽培,有利于菌丝生长,且污染率低。按配方拌料,料水比为1:1.2~1.3,拌料要均匀一致,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紧,指缝间有水滴,但不下滴,含水量在65%左右,建堆最好在水泥地面进行,在建堆处的中心用砖块搭一孔,孔上用几根稻草盖上,将培养料以砖孔为中心加料,堆成高1~1.2m、宽1.5m料堆,料面拍平,用一木棒从料顶对着中间的砖孔打一洞,防止厌氧发酵,在料次顶处插上一温度计,盖上塑料膜,第3~4天,观察料温达60C后,第2天就可翻堆,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%左右。复堆照前操作,待料温达60℃,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。堆料发酵时间在7—8天左右,根据发酵具体情况灵活掌握。
4.2, 装袋灭菌 选用15~17cm X 35~37cm X0.05cm低压聚乙烯(如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)每袋装料720—750g(合干重350g左右),装料松紧度下松上紧,高度14cm左右,整平表面,中间用2cm直径木棒打一洞深度为料的2/3,注意拔起时不要将料面松动。及时套上套环。常压灭菌,要在4小时以
内将温度上升到100℃,保持12—14小时,可根据灭菌锅内的装量情况,适当减少或增加保温时间。茶薪菇菌丝抗杂力较弱,因此灭菌要彻底,灭菌是否彻底是茶薪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4.3 接种培菌 经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进接种箱或接种
室,接种箱或接种室经消毒后才能使用。待料温降到30℃以下方可接种。选用的栽培种菌丝要浓白,健壮,无病虫害,菌龄以满瓶后10天左右,待菌丝吃透料后,再用于接种,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,吃料快。接种时,首先将栽培种上层老化的菌种扒掉一薄层,然后将栽培种分成蚕豆大小,每瓶接30~40袋,为了加快菌丝生长,可加大接种量。用种量大,生长快,减少杂菌入侵机会。
培养室要求干净、干燥、通风、避光,最好在培养室使用前用50%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溶液,80%敌敌畏500倍溶液喷雾,灭菌杀虫1次,培养期间,每隔l周进行1次。室温保持在20℃以上,28℃以下,促进菌丝均匀生长,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,要及时搬出处理,防止扩散蔓延。如秋季栽培,前期温度高,要做好散热,尽量控制室温在30℃以下。一般接种后适温下40—50天菌丝即可满袋。